健康科普
为什么临床接诊中见到的膝骨关节炎都很严重?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39 来源: 预约咨询
在临床接诊中见到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大多较重,可能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1. 疾病本身特点:
- 起病隐匿: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仅感觉到膝关节轻微的疼痛、酸胀或不适,这些症状往往不影响日常活动,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逐渐进展,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问题不断加重,等到患者察觉到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而前来就诊时,病情通常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
- 病情呈渐进性发展:一旦患上膝骨关节炎,关节的病理改变会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关节软骨一旦受损,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长期负重等因素影响,软骨磨损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滑膜炎症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不断加剧,使得病情逐渐加重。
2. 患者自身因素
- 忽视早期症状: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出现膝关节轻微疼痛等症状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认为这是年龄增长或劳累后的正常现象,未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继续进行日常活动甚至过度使用膝关节,加速了病情的发展。
- 不良生活习惯:部分患者在确诊膝骨关节炎后,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过度爬山、上下楼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软骨进一步磨损,使得病情逐渐加重。
-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肥胖人群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病情进展往往更快、更严重。
3. 医疗资源及认知局限
- 基层医疗重视不足:在一些基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对膝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有限。很多患者未能在疾病早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建议,从而延误了病情。
- 科普宣传不到位:公众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普遍不足,缺乏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很多人不了解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方法,导致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等到病情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时才去就医 。
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
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其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呈现阶梯式加重:
一、早期(轻度)
症状:活动后膝关节隐痛(如上下楼梯、长时间步行),休息后可缓解,晨僵时间短(<30分钟),天气变化时偶发酸胀感。
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少量骨质增生(骨刺)。
治疗建议:
调整运动方式(如避免爬山、深蹲),控制体重;口服氨基葡萄糖或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二、中期(中度)
症状:疼痛持续加重,平地行走或久坐后疼痛明显,需药物干预,关节僵硬感延长,活动范围受限(如蹲起困难)。
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25%)、关节骨质增生(骨刺)明显,可能出现滑膜炎症导致的关节肿胀。
治疗建议: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或激素缓解炎症,强化股四头肌锻炼以改善关节稳定性。
三、晚期(重度)
症状:静息痛(休息时疼痛)、夜间痛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关节畸形(如内翻/外翻)、活动严重受限(无法上下楼梯)。
X线显示关节间隙显著狭窄(>50%)、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液减少,骨与骨直接摩擦引发持续性疼痛。
治疗建议:
保守治疗(药物、理疗、关节腔注射PRP等)观察效果,严重的需评估手术指征,关节镜清理术或截骨术缓解局部症状。
四、终末期(骨对骨阶段)
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关节完全僵直或严重畸形,无法完成基本动作(如穿鞋袜、短距离行走)。
X线显示关节间隙消失,广泛骨赘及骨侵蚀,滑膜增生、关节挛缩导致功能完全丧失。
治疗建议:
全膝关节置换术为效果良好治疗手段.
病程进展时间轴:
早期→中期:约3-5年(未规范干预时)
中期→晚期:2-3年(高危人群如肥胖者进展更快)
全程进展至终末期:平均8-12年,但BMI>30者可能缩短至5年以内。
关键干预节点:
早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尽早的干预治疗可延缓病程;中期需药物联合康复治疗;晚期后保守治疗仅能暂时缓解,需手术重建功能。
总结:
所以对广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未引起重视或者不规范诊治贻误了病情。
供稿: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 张洪赞
上一篇暂无文章
下一篇人生不易,且行且珍“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