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现状严峻,跌倒已成为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风险之一。 近年来,老年人跌倒事件频发,且后果往往较为严重。据统计,近 4成的跌倒事件发生在家中,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后的骨折率高达36. 84%。 这一数据凸显了老年人跌倒问题的严峻性,也揭示了家庭环境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重要性。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导致骨折等直接身体伤害,还可能引发残疾、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等非致命后果,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带来严重威胁。同时跌倒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什么老人容易跌倒呢?
1.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逐渐下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减弱,导致容易跌倒 。骨量和肌肉减少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骨密度和肌肉量都在逐渐减少,身体失去支撑作用,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视力下降:由于老年 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等眼科疾病, 老年人的视力下降,难以及时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容易摔倒。
2. 疾病影响: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脑供血不足或神经反射不灵敏等症状,进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导致患者乏力及腰背疼痛,也会增加摔跤的风险。
3. 环境因素: 生活设施不安全:如地面太滑、卫生间缺乏扶手、椅子高度不合适、家中布局不合理、光线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摔倒。
4. 药物因素: 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降脂药等。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如头晕、眩晕等,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药物作用相互叠加:部分药物,尤其是抗抑郁、抗焦虑等帮助睡眠的药物,也有增加跌倒风险的可能。
5. 心理因素: 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进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跌倒?
01|跌倒应知应会十要素
1. 保护重要部位:如果不可避免地要跌倒,应尝试用手撑地,以减轻对头部、胸部、腹部等重要部位的冲击。
2.不要立即起立: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首先自我判断是否受伤,肢体是否能动,如果有受伤迹象,应停止活动,并大声呼救以吸引他人注意。
3.安全起立:如果摔倒后是趴着着地,可以借助周围的墙壁、家具等缓慢起立,并站立片刻观察是否有头晕或身体疼痛的情况。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安全的地方,然后缓慢起立。
4.家属应对:老人跌倒后不要立即扶起,尤其是如果老人有脑血管疾病、骨折、头部受伤等情况,错误的扶起方式可能会加重伤情。应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5.意识不清的处理:如果老人意识不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随意搬动老人,以防加重伤势。
6.有外伤的处理:如果有外伤或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尽快送医。
7.疑似骨折的处理:如果怀疑有骨折,应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并尽快送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8.头部受伤的处理:如果有头部受伤,应避免用布料堵住出血的耳朵或鼻孔,以免增加颅内压力。
9.就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伤害,跌倒后都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未来跌倒的风险。
02|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跌倒?
1.改善环境:不要将杂物放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安装扶手,使用高度合适的马桶;安装急救装置。
2.使用辅助: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以及助听器、眼镜、防滑鞋等。
3.合理用药: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助眠药可能引起头晕等),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4.坚持活动锻炼: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例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也可参考以下锻炼方式。
5.坚持合理膳食: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每年检查骨密度。
6.坚持健康心态:正确认识衰老,学会放下,避免情绪过大波动,有跌倒恐惧时及时寻求帮助。
7.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养成“两慢、三不急、三个30秒”的习惯——
“两慢”即慢转身、慢回头 ;
“三不急”即不急着站起转身、不急着过马路、不急着追赶公交车 ;
“三个30秒”即睡觉醒后在床上躺30秒,下地前在床上坐30秒,站起后停(稳定)30秒,之后再站起迈步活动。
供稿:张争艳
上一篇造成血压增高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