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关于骨质疏松的“谣言”(错误认知),这篇文章给您总结全了,快来了解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300 来源: 预约咨询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率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1亿,其中80%为老年人。关于骨质疏松,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吃醋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生活中,你对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误会?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不妨听听骨科医生说清关于骨质疏松的常见认知误区。
事实与真相看这里:
↓↓↓
误区1: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
好多人都觉得喝大骨汤能补钙。因为俗话说“吃啥补啥”,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大骨汤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无机盐,而我们想要补充的钙元素,尤其是人体能够吸收的游离钙,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不宜过多食用。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坚持适当的锻炼和晒太阳,少吃高脂肪食物。
误区2:补钙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因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单纯的补钙治疗效果不好,而且老年人往往经常补钙,缺去医院检查时反倒骨密度更低了,老年人骨质疏松往往不是因为补充的钙少,而是因为对钙的吸收能力差,同时又不能转化和沉积到骨骼上,因此,一旦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临床上需要根据病因综合治疗,从而来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误区3:食醋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恰恰相反!首先,醋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后,会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本不可能去“溶解骨骼”。其次,醋能帮助胃酸偏少者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不仅如此,陈年老醋本身含钙量较高。
误区4:不缺钙就没有骨质疏松?
不能根据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于绝经前期妇女、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骨折时再去诊治。
误区5:靠自我感觉能发现骨质疏松症。
误区7: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治疗已没有效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此时应及早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8:防骨质疏松骨折宜静不宜动。
体育锻炼对防止出现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流失,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发生骨折,所以说适量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是有帮助的。
误区9: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病,年轻人不需要考虑?
人们通常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年轻人好像与其无关,可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只是更多发于老人,但并非老年人的“专利”,部分瘦弱的中年,甚至青年女性,也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其与当代年轻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包括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过度节食,营养不均衡等等。
生活中,你对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误会?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不妨听听骨科医生说清关于骨质疏松的常见认知误区。
事实与真相看这里:
↓↓↓
误区1: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
好多人都觉得喝大骨汤能补钙。因为俗话说“吃啥补啥”,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大骨汤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无机盐,而我们想要补充的钙元素,尤其是人体能够吸收的游离钙,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不宜过多食用。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坚持适当的锻炼和晒太阳,少吃高脂肪食物。
误区2:补钙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因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单纯的补钙治疗效果不好,而且老年人往往经常补钙,缺去医院检查时反倒骨密度更低了,老年人骨质疏松往往不是因为补充的钙少,而是因为对钙的吸收能力差,同时又不能转化和沉积到骨骼上,因此,一旦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临床上需要根据病因综合治疗,从而来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误区3:食醋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恰恰相反!首先,醋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后,会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本不可能去“溶解骨骼”。其次,醋能帮助胃酸偏少者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不仅如此,陈年老醋本身含钙量较高。
误区4:不缺钙就没有骨质疏松?
不能根据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于绝经前期妇女、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骨折时再去诊治。
误区5:靠自我感觉能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医学资料显示,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因此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腰背痛或发生骨折后再去诊治,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密度变化情况。
误区6: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并不只是表现为腰酸腿痛,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会导致其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当感到有腰腿痛、乏力等明显症状时,需及早去医院诊治。误区7: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治疗已没有效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此时应及早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8:防骨质疏松骨折宜静不宜动。
体育锻炼对防止出现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流失,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发生骨折,所以说适量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是有帮助的。
误区9: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病,年轻人不需要考虑?
人们通常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年轻人好像与其无关,可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只是更多发于老人,但并非老年人的“专利”,部分瘦弱的中年,甚至青年女性,也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其与当代年轻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包括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过度节食,营养不均衡等等。
副主任中医师 张洪赞
供稿: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张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