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特征: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的较多,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保健方案
1.情志调摄:对于气郁体质来说,最重要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可通过豁达法、松弛法、制怒法、平心法、心闲法、健忘法等来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知心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寻求朋友的帮助。
2.饮食调养:食宜疏肝理气,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药膳指导:橘皮粥:橘皮50克,研细末备用;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本品理气运脾,用于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3.起居调摄:居住环境宜宽敞明亮,幽静,通风衣着宜宽松,避免穿紧身裤,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操劳有度。
4.运动保健:调理气机,舒畅情志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负荷的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各种球类等。
5.穴位保健:合谷穴、太冲穴、膻中穴。
操作:用按揉的方法。每穴操作每穴2~3分钟,每天1~2次。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膻中穴: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男性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石文忠 主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风湿、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筋骨病;2018年荣获“河南省中医临床表现突出的医师”;先后多次在郑州市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医技术竞赛中获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奖。
供稿:骨关节三科 石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