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冬季来临,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发布时间:2024-11-06 浏览次数:388 来源: 预约咨询
冬季气温骤降,血管收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简介
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和心脏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旨在控制可改变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通过明确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吸烟
吸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戒烟能在数月内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并使风险在3~5年后下降至从未吸烟人群的水平。医生应询问患者吸烟状况,叮嘱患者戒烟,必要时可配合戒烟药物帮助患者戒烟。
2、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高危因素。长期有效的血压控制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控制等方式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
3、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均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建议成人每5年进行一次空腹血脂检查。鼓励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和锻炼,必要时予药物治疗。
4、高血糖
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应对糖尿病患者伴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干预。
三、如何预防?
1.合理的膳食结构
可以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冬季气温低,可以适当增加热量,但不可盲目摄入高热量食物,应以膳食纤维为主。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粗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
2.适量运动
冬季气温低,适当锻炼可以促进血液运行,增加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血糖等。所以应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坚持适量的锻炼,如跑步、打羽毛球、游泳、健身操等。
3.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气温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室外活动时要穿上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待在冷空气中。室内温度适宜,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可适当增加室内空气湿润。
4.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愉悦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避免情绪低落,可通过音乐、看电影、和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平和。
四、总结
冬季由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要合理膳食结构、适量运动,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悦,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平安健康的度过寒冷的冬季。
供稿:综合内科 杨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