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低血糖该如何护理?
发布时间:2024-09-26 浏览次数:568 来源: 预约咨询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2.8mmol/L,孕妇低血糖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mmol/L,儿童低血糖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
一、症状
1. 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 脑功能障碍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二、原因
1. 空腹低血糖:
• 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 药物性:如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使用过量等。
• 重症疾病:如肝衰竭、肾衰竭、心力衰竭等。
• 升糖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2. 餐后低血糖:
• 2 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反应性低血糖。
• 胃大部切除后出现的倾倒综合征等。
三、应对措施
1. 轻者可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等即可缓解。
2. 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甚至无需血糖结果,及时给予 50%葡萄糖液 20~40ml 静脉注射,继以 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和(或)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
1. 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2. 规律监测血糖:根据病情制定血糖监测计划,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均衡分配三餐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随身携带含糖零食,如糖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发作时食用。
4. 适度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在空腹或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时剧烈运动。若运动强度较大,可适当加餐。
5. 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注明个人信息、病情及紧急联系人,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二)、老年人
1. 饮食规律且易消化: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每餐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2. 谨慎用药: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降糖药等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
3. 家人关注:家人应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如发现老人出现异常表现,及时检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孕妇
1.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2. 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
3.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时注意身体反应,避免过度疲劳。
4. 身边常备食物: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些小零食,如水果干、坚果等,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能量。
(四)、儿童
1. 家长教育:家长要了解低血糖的危害和症状,教导孩子正确饮食和运动。
2. 规律饮食:保证孩子按时进餐,避免挑食、偏食。可适当增加餐次,避免长时间空腹。
3. 学校配合:告知学校老师孩子的病情,以便在学校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能得到及时处理。孩子可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零食,放在书包里备用。
如果你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供稿:骨关节三科 何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