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椎间孔镜技术?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脊柱内镜辅助,经椎间孔(或椎板间)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的简称,仅需7毫米的切口。
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可媲美外科开放性手术,且切口只有7mm,被誉为"毫米级技术",脊柱内镜最大放大40倍直视下摘除突出、脱出或游离的髓核组织,并且可以通过镜下环钻、镜下动力系统等工具,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增生骨质等,解除其对于神经根的压迫,来缓解根性症状。
通过精确定位,手术中精准切除致病的突出髓核、增生组织,显露而不破坏正常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
与同类手术相比:
椎间孔镜 VS 传统手术
7毫米微创操作 |
伤口大小 |
需切除部分椎板暴露,切口5-7厘米 |
30~45 分钟 |
手术用时 |
60~90分钟 |
高清内镜40倍放大下操作更安全 |
安全性 |
切开暴露术野,容易出现伤口粘连 |
(20±10)ml |
出血量 |
(90±20)ml |
无痛 |
疼痛度 |
术后疼痛 |
局麻 |
麻醉方式 |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后需镇痛 |
1~2天 |
卧床时间 |
7~8天 |
较容易,基本可自理 |
手术护理 |
较复杂,需伤口引流 |
4~7天 |
住院时间 |
2周 |
复发率低 |
复发率 |
超过10%,较高 |
椎间孔技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一、腰椎间盘突出。是指压迫神经导致腰痛、腰腿痛、行走受限等。
二、椎间盘源性腰痛。即腰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腰痛明显,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三、腰椎椎管狭窄。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椎间孔骨刺和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通道受阻,间歇性跛行,扩大椎间孔可以做到神经根减压。
椎间孔镜术后要怎么做?
1. 术后短期内,强调以卧床休息为主,因为这个时候还有出现潜在出血的风险,所以术后3天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但是卧床休息并不是卧在床上什么事都不做,卧床休息必须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主动训练,逐渐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还有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3天到3周可佩戴腰围,进行适度、床旁、室内活动。
2. 术后3-6周,可以在腰围保护下逐步完成日常的一些活动,逐步加强腰背肌功能训练。术后3个月,在佩戴腰围情况下,可以独立完成日常活动,逐步参加一般工作,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经过医生诊断、复查之后,在3个月的时间,建议尽量去除腰围。
供稿:微创科 王培辉
上一篇低血糖该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