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昼夜温差大,身体出现了更多不舒服的反应:疯狂打喷嚏,反复流鼻涕、水泥鼻、鼻子痒、眼睛痒、嗓子眼痒、耳朵眼痒、头昏脑涨……这些可怕的症状一起出现,就是我们过敏性鼻炎最难以度过的一个季节。
为什么秋季过敏会比春天严重?
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过敏原是花粉、霉菌还有尘螨。从致敏性来看,秋天和春天的过敏有以下区别:
1、秋季花粉致敏性更强
春季的花粉多是树木花粉,颗粒较大,常掉落在地上,风吹起后被人吸入引发过敏。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杂草,尤其是蒿属、藜科/苋科、葎草等,颗粒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
2、秋季气候更干燥
秋季空气干燥且紫外线较强,皮肤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减弱。
3、秋季霉菌滋生更多
秋季晨露或降雨残留、落叶和腐烂植被有助霉菌滋生。当人接触或吸入霉菌孢子时,也易出现过敏。
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主燥。燥邪当令,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肺阴不足。肺开窍于鼻,肺阴亏虚则鼻窍失于濡养,卫外功能减弱,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使得过敏原更易侵袭鼻窍,引发过敏性鼻炎。同时,秋季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若自身阳气不足,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导致正气虚损。正气不足,邪气易侵,风邪、寒邪等外邪趁机袭扰鼻窍,导致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发作。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健康与否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往往导致正气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患上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因此,养护脾胃,使之功能强健,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一环。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以防损伤脾胃。按时进餐,保证营养均衡,为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滋养。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也至关重要。情志不舒,如长期的焦虑、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适当的运动对于调理脾胃也不可或缺。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此外,顺应自然规律,起居有常,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未病先防”“瘥后防复”的重要方面。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风邪、寒邪等外邪的侵袭。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过敏原的滋生。
做好以下防护,你会在秋冬季节更好过:
1.【艾灸】艾灸常用穴位有迎香穴、上迎香穴和百会穴,患者若鼻塞严重可以同时艾灸迎香穴和印堂穴;怕冷可以艾灸百会、大椎穴、足三里穴、双肺腧、双风门穴等。
2. 【按摩】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每次 1- 2 分钟,每天3~5次。还可以用手指从鼻梁两侧由上向下反复推擦。揉按风池穴,此穴能疏风解表,有助于预防风邪侵袭。(儿童可加:开天门、抹眉弓、叩击印堂穴等。)
3. 【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鼻部,每次 15 - 20 分钟,有助于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
4. 【盐水冲洗】: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炎症,缓解鼻塞。
5. 【耳穴贴压】 可取内鼻、肺、肾上腺、风溪等耳穴进行贴压等,通常能够起到宣通鼻窍、抗过敏等作用,每天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按压3-5次。
6. 【穴位敷贴】取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苍耳子、适量姜汁等调成糊状,置于敷贴上,分别在百劳、大椎、肺俞等穴位,固定贴于上述穴位。
7.【口服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苍耳子鼻炎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此类药物通常可以起到益气固表、宣通鼻窍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多种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秋季过敏性鼻炎注重预防为先,全程干预,综合调理。同时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供稿:风湿病科 孙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