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冬病夏治
曹玉举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16
随着夏季的到来,也迎来了风湿病的治疗最佳时机“冬病夏治”,在风湿门诊会经常有病人问:什么是冬病夏治?风湿病适合冬病夏治吗?风湿病怎样冬病夏治?下面就风湿病的冬病夏治做一简单介绍。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所谓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利用夏季的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治病、养病、防病。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影响和制约,风霜雨雪、阴晴冷暖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阳克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风湿病、哮喘、气管炎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利用夏季治疗,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者彻底根治。
所谓“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每到寒冷冬季易发作、或复发、或病情加重的疾病,如中医所谓的风寒湿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寒湿型),此类病多具有阳气虚损,恶寒怕冷等特点,往往于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甚至夏季尚不能脱去棉衣。
所谓“夏治”是指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冬病”到夏季有所缓解,如果这时乘机辨证施治,配合内服、外用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湿病中医统称“痹证”,其原因主要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为痹,多由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而引起、发作或加重,而夏天阳热之气对其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配合辛热之药以治疗,效果更好。故《本草纲目》曰:“夏月宜加辛热之药……以顺夏浮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另外,正因为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所以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投医治疗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见缓即停用药,以致治疗不彻底,病情不断反复和加重,殊不知夏季是治疗痹证的最好时机,不但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意义。
冬病夏治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有着“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阴阳变化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动的,人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也时常受着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影响,比如风湿病人在气候骤冷,阴雨连绵的时候,关节、肌肉疼痛就会加重,民间所说风湿病人就象“气象预报员”正好反应了这个道理。
在寒冷的冬季容易患病的人多属于平素脾肾阳虚、正气不足的人,这些人尽管四季均阳气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一年中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的态势,也就是说有利于阳虚病人阳气的恢复。体内寒凝之气也因此有易于解除的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佳效。
冬病夏治的时机:
从立夏到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由逐渐旺盛而达到极致,此时,人体经络气血健旺,皮肤毛孔完全开放,用药也易于吸收。这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曹玉举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科技部负责人,国家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办主任,河南省骨坏死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河南省骨伤病中医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郑州市骨坏死基础与临床实验室负责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分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骨科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学普及委员会颈肩腰腿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风湿病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专注于创伤骨科、骨病诊疗及科研教学工作,重视病证结合,强调辨病辨证、综合治疗,功能与心理康复并重。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8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的“强直性脊柱炎分期分型辨治体系的临床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的“股骨头坏死三候五型诊疗体系及临床应用”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
坐诊时间
医生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曹玉举 |
|
坐诊 |
|
坐诊 |
坐诊 |
|
|
杨志敏 |
坐诊 |
坐诊 |
|
|
|
|
|
预约电话:0371-66777769/6672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