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次数:393 来源: 预约咨询
牵引,康复治疗方法之一。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
目的: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
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
如果依照关节来分,牵引可分为脊椎或四肢关节的牵引。在临床上,脊椎牵引较常被使用;而脊椎牵引中,又以腰椎牵引及颈椎牵引最为常见。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
1. 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柱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及卧位2kg起,逐日增加力量,循序渐进,一般不超过15KG。
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操作相对方便。
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1.牵引时枕颌套的前面部分应套于下颌部(俗称“下巴骨”处),切勿滑向颈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尤其是患者两上肢无力时,每次牵引均应有家属在家照看,因为一旦枕领带向喉部滑移时,病人无力自行调整位置 。
2.牵引时有关专家主张牵引时病人头颈部前倾10-20度,因为此位置椎间隙增宽最明显,8-10度的牵引,对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有作用,并且可使扭曲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得以伸展。有些病人应用颈部中立证(俗称头颈伸直)牵引效果不明显,改用头颈部前倾(前屈)20。位牵引,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曰牵引6~8小时。颈椎病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20%。
牵引治疗最初几天,少数病人可有头晕、头胀或颈背部疲劳堪,在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尤其容易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从小重量、短时间开始牵引,以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
个别病人不能耐受牵引治疗,剡应改用他种治疗方法。少数人牵引后症状反而加重,可能是牵引加重了对神经或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所致,应终止牵引。
牵引的角度选择也很重要,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增大时,最大应力位置下移。
1、0°牵引适合于第1~4颈椎间盘突出;
2、15°牵引适用于第5~6颈椎间盘突出;
3、20°牵引适用于第6~7颈椎间盘突出。
另外,选择进行颈椎牵引的过程中,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有心、肺、脑等脏器损害或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颈部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不可盲目进行,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目的: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
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
如果依照关节来分,牵引可分为脊椎或四肢关节的牵引。在临床上,脊椎牵引较常被使用;而脊椎牵引中,又以腰椎牵引及颈椎牵引最为常见。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
1. 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柱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及卧位2kg起,逐日增加力量,循序渐进,一般不超过15KG。
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操作相对方便。
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1.牵引时枕颌套的前面部分应套于下颌部(俗称“下巴骨”处),切勿滑向颈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尤其是患者两上肢无力时,每次牵引均应有家属在家照看,因为一旦枕领带向喉部滑移时,病人无力自行调整位置 。
2.牵引时有关专家主张牵引时病人头颈部前倾10-20度,因为此位置椎间隙增宽最明显,8-10度的牵引,对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有作用,并且可使扭曲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得以伸展。有些病人应用颈部中立证(俗称头颈伸直)牵引效果不明显,改用头颈部前倾(前屈)20。位牵引,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曰牵引6~8小时。颈椎病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20%。
牵引治疗最初几天,少数病人可有头晕、头胀或颈背部疲劳堪,在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尤其容易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从小重量、短时间开始牵引,以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
个别病人不能耐受牵引治疗,剡应改用他种治疗方法。少数人牵引后症状反而加重,可能是牵引加重了对神经或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所致,应终止牵引。
牵引的角度选择也很重要,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增大时,最大应力位置下移。
1、0°牵引适合于第1~4颈椎间盘突出;
2、15°牵引适用于第5~6颈椎间盘突出;
3、20°牵引适用于第6~7颈椎间盘突出。
另外,选择进行颈椎牵引的过程中,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有心、肺、脑等脏器损害或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颈部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不可盲目进行,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建议患者做牵引前,一定经过专业医生合理评估后,进行个性化治疗。需根据医生指导严格进行遵守,牵引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在颈椎伸展位颈牵时,患者产生头晕、麻木等现象,需立即向医生反映,并注意调整治疗方法。
供稿:正骨科王浩主任
王浩 主治医师/正骨三科主任
毕业于河南省中医学院,现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颈肩腰腿痛诊治工作22年,擅长一指禅手法、牵引治疗术、针灸、浮针、针刀技术及中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慌、记忆力减退、失眠、耳鸣;颈椎病所致富贵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轻度腰椎滑脱、腰椎失稳症、脊柱侧弯引起的疼痛及下肢麻木;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引起的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利用手法、针灸、浮针、针刀技术治疗肩周炎急性期及粘连期引起的严重肩关节功能受限。发表专业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