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浅谈祖国医学的痰饮、水气和湿的辨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4-01-07 浏览次数:809 来源: 预约咨询
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每个人所面对的生存环境不同,在忙碌的工作中,往往会由于时间的紧张,忽略了规律的运动,会导致人体患上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或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其中水液代谢障碍表现的较为常见,如:痰饮、水气、湿气。今天我们就这几种病理现象做一下讨论。
祖国医学讲的痰饮,在《金匮要略》中是一个大章节,它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许多病种。如:高血脂,肾炎,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腹水,肺气肿等许多病种。我们今天就痰饮的形成机理给大家讨论一下,痰饮是湿气病的进一步发展,湿气在人身体中久留不去,进一步凝结成稠厚的状态就是痰饮,中医学把痰分成痰和饮,较稀薄的为饮,稠厚的为痰,痰又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所以叫无形之痰,就是可以理解为看不到痰的本身,只是看到由于痰在人体的阻塞所造成的症状。
所以曾有百病皆有痰作祟的说法。关于《伤寒杂病论里》的痰饮、水气病与现在讲的湿的辨证关系,笔者认为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现在我们常讲的湿气重包涵痰饮和水气病,也可以理解为,痰饮和水气病是由湿的进一步发展,湿重为水气,水停局部久而为饮,饮久为痰,它们的存在及产生,都是由肾阳及五脏阳气衰减,蒸腾气化功能下降形成的。
总结,人体阳气衰减的情况是由于缺乏运动导致,不管工作多么紧张,运动每个人都不能忽略。阳气的衰减,直接导致水液气化能力减退,津液代谢障碍,气聚为湿,湿久为饮,饮聚为痰。
作者简介:李士科,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发表国家及省级、核心论文十余篇,擅长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