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冬季养生之祛湿健脾汤
发布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430 来源: 预约咨询
据中医理论,脾主运化,运化包括了运化食物的精微,也包括运化水液。
脾虚的常见症状有:大便便溏、口中多涎、或口涎甜腻、身体困倦、舌苔厚腻、有齿痕等。
茯苓作为一个利水渗湿药,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水肿小便不利以外,痰饮、黄疸、淋证、泄泻、湿疹、湿疮、妇女白带过多,都可以用,而且用的时候不分寒热,虚实皆可。
首先它是平性的,对于虚症的湿气,它可以利尿不伤正气;对于实证,它补虚不碍邪,不影响邪气的祛除。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另外,兼有健脾的功效。一味药既能祛湿,又能健脾,非茯苓莫属了。
《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茯苓原本是寄生在腐朽松根上的真菌。古人不清楚它的生长习惯,加上古人对松树有一种特殊情结,或者说崇敬心理,认为松是有灵性的,死了以后的灵气就跑到了根上,长出了茯苓。
最早是“伏灵”两个字,意指松死亡了灵气伏结在根部,成为一种块状物。后来才慢慢演变成“茯苓”。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在一些方剂名常常有它的存在,比如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因为它既能补脾气,又能通过燥湿、利尿,有效地排除因脾虚而停滞于内的湿浊。它和茯苓有一样可以健脾祛湿,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偏温燥的药物,脾喜温燥,适用于脾虚有湿,不适用于湿热情况,它挑体质。
脾虚的常见症状有:大便便溏、口中多涎、或口涎甜腻、身体困倦、舌苔厚腻、有齿痕等。
一旦发现自己舌苔总是湿哒哒的,那湿气离你不远了。
如何能快速祛湿?受限让我们来看看里面的祛湿健脾的药材有哪些:
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白扁豆,健脾化湿
炒薏仁,健脾渗湿

首先它是平性的,对于虚症的湿气,它可以利尿不伤正气;对于实证,它补虚不碍邪,不影响邪气的祛除。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另外,兼有健脾的功效。一味药既能祛湿,又能健脾,非茯苓莫属了。
《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茯苓原本是寄生在腐朽松根上的真菌。古人不清楚它的生长习惯,加上古人对松树有一种特殊情结,或者说崇敬心理,认为松是有灵性的,死了以后的灵气就跑到了根上,长出了茯苓。
最早是“伏灵”两个字,意指松死亡了灵气伏结在根部,成为一种块状物。后来才慢慢演变成“茯苓”。

白扁豆和薏仁基本上都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都可以健脾化湿,但力量相对来说稍微差一些。
薏仁生用时是微寒的,既渗湿又清热,但如果炒过之后,它的温燥性增强。冬季大家一起来养生吧~
(何兰兰)
何兰兰 主管护师骨关节三病区 护士长
中医本科学历 学士学位,从事骨伤护理10余年,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骨伤分会委员,骨伤科护理知识扎实,擅长成人骨蚀、儿童骨蚀、髋痹病、腰痛病病的护理,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