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中医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起中医药,
就马上会想到喝汤药;
也有人认为,能吃药就别扎针,
所以轻易不敢尝试针灸;
还有人一提起针灸,
就以为是扎针,
全然不知灸是什么。
其实,针、灸、药等都是
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
只有选择得当,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针灸”。
除了治疗相关疾病意外,适当的针灸还能很好的养生,比如缓解疲劳、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等。小编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针灸调理的四大妙用。
针灸的四大妙用
01 舒经活络
针灸的主要作用形式,便是基于经络的疏通与调理。中医上这样介绍我们体内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工具。当我们经络不畅,气血的运行便会受阻,进而表现出些许病症,诸疼痛、肿胀、麻木、淤斑等。在针灸调理的过程中,针对舒筋活络的目的,因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02 阴阳调和
很多朋友想必对针灸的了解,都集中在艾灸祛湿上,湿气重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针灸很大的一个作用,便是辅助机体排除湿气,进而帮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其实很多疾病的源头就是我们机体本身的失衡,身体内部功能的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疾病的滋生,适当的针灸调理,能够活络我们体内的阴阳属性,让我们更健康。
03 扶正祛邪
正阳、邪阴是中医中常用的名词。通常是指我们体内的阳气与湿气。疾病的诞生就是因为阳气与湿气之间的平很遭到了破坏。也就是说邪湿太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体内邪湿,帮助我们祛湿体内湿气。而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
04 调整作用
想要发挥出针灸最好的治疗功效是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随时调整的。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病证的属性来调节机体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对于一些肠胃消化能力较弱的人,针灸能够辅助促进肠道的蠕动,而对于一些体内肝火太旺之人,针灸也能有效地帮助缓解。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保健强身方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广泛的适应症,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等优点,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
到如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