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血压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高血压症状,不仅能起到降压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具有长期的保健功效。具体操作如下:每穴按摩30-40次,1天/次,每次约10-15分钟左右即可达到辅助降压效果,可以治疗高血压按摩穴位,推荐以下8个“点”:
第一个“点”:手三里
手三里可以改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性,不只是调节血压,对多种心脏病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第二个“点”:肝经的太冲穴和内关穴
太冲穴和内关穴配合使用,调整血压效果加倍,尤其是因为血压高引起的头痛、头晕或者耳鸣都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个“点”:桥弓穴
桥弓穴对急性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眼睛胀痛等效果特别好。
第四个“点”:太溪穴
太溪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脾肾主气血,所以对高血压能产生调理的作用。
第五个“点”:曲池穴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有清热解表、疏风通络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配合治疗高血压。
第六个“点”:涌泉穴
涌泉穴,在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运用,也是临床急救穴位之一,一般是使用药物贴敷穴位效果最佳。
第七个“点”:百会穴
百会穴可以祛风散血,主治头痛,因此高血患者可以按摩此穴,来缓解高血压带来的头痛症状。
第八个“点”:足三里
足三里穴常用于对胃肠功能的调养,能燥湿、化湿、健脾和胃,但现在也常用于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
供稿:陈雅娟
陈雅娟,主管护师/骨坏死团队护士长/三级健康管理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体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护理专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曾进修于江苏省中医院,实用新型专利创新一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擅长股骨头坏死的中医保髋护理,熟练进行各项中医护理操作。对于老年病人的术后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并擅长术后监护病房期间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获得省市及院内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