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是指利用中药和食材来进行养生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药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佳法。
所谓“药食同源”,在中医理念中,食物有时候可以成为药物,有保健身体的作用,药物有时也可以做成食物,具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中药入菜自古有之,比如说百合、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砂仁、白果、陈皮、玫瑰花、西洋参、核桃、芝麻、元肉、枸杞、大枣、桑葚、白茅根、苡米、当归、丁香、虫草等都是常见可以入菜的中药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方子呢?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所需,以及季节变化等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在基础中医理论中,春季以调理肝脾为主,夏季重在清热解暑,秋季要滋阴润肺,冬季可以适当温阳补肾。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是药膳选择的一大原则。
一.春季调摄药膳
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剂,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
配用食物有:鸡肉(蛋)、鹌鹑(蛋)、羊肉、猪肉、动物肝、笋、木耳、黄花菜、香菇、鲫鱼等。
1.首乌肝片: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木耳20克,青菜叶少许。选将猪肝切片用少量首乌液、盐、淀粉拌匀,放入烧热油中滑熘,再与木耳、青菜、剩余的首乌液、葱、姜、味精、酱油等炒熟即成。首乌液可用新鲜首乌榨汁,或用干首乌浓煎成汁。
2.人参肚片粥:人参3-5克,猪肚切片100克,粳米100克。先蒸人参出汁,与肚片、粳米共煮粥。有益气健脾、助长升发作用。
3.鹌鹑肉片:鹌鹑肉100克,冬笋100克,口蘑5克,黄瓜15克,鸡蛋清半个。先将鹌鹑肉切片,与蛋清、淀粉拌匀熘炒,再加入冬笋、口蘑、黄瓜炒熟,适加料酒、盐、味精等。另外,上述益气、滋阴药膳也可选用。
二.夏季调摄药膳
夏季(包括长夏)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药膳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配用相应的食物进行调制。
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莲子、苡仁、茯苓、砂仁等。
配用的食物有:鲫鱼、鳖、鸭、绿豆、花生米、西瓜、丝瓜、冬瓜、水果类等。
1.绿豆南瓜汤: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先煮绿豆,后下南瓜煮至绿豆熟烂即成。
2.莲子绿豆粥:莲子肉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煮粥。或用莲子肉,绿豆,冰糖(或白糖)煮汤食。
3.解暑凉茶:菊花10克,银花10克,山楂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绿茶3克,泡茶。
4.荷叶凉茶:鲜荷叶半张,白术6克,藿香,甘草各4克,白糖适量。将上药煮汤去渣,加入白糖,搅匀待凉饮用。
5.冬瓜炖鸭:冬瓜1000克,鸭肉500克,芡实30克,苡仁30克,先煮鸭及芡实、苡仁(二药纱布包扎),后下冬瓜,煮至鸭肉熟烂即成。有健脾益气、养阴利湿的作用,是夏令补益佳肴。
6.酸梅汤:乌梅1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泡茶。有生津止渴之效。
三.秋季调摄药膳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药膳调摄。
常用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黄、当归、桑葚子、冬虫草、菊花等。
配用食物有:墨鱼、鳖、鸭、鸡、牛、羊肉等。
1.芡实花生羹:芡实60克,红枣10枚,花生米30克,加冰糖适量,煮汤。有益气生津之效。尤适宜于夏秋之交,脾胃尚弱,服此能健脾胃、生津液、润燥固津。
2.参麦团鱼:人参5克、浮小麦20克、茯苓10克,活鳖1只,火腿肉100克,鸡蛋1只,生板油25克,姜、盐、葱、鸡汤料酒各适量。先将活鳖宰杀切块,浮小麦、茯苓用纱布包扎,人参研末,与火腿片、生板油丁、鸡汤、调料等放入大碗内蒸2-3小时,滗出部分汤汁煮熟鸡蛋,与团鱼掺和即成。
3.沙参心肺汤:沙参15克,玉竹15克,葱25克,猪心、肺各100克。同炖煮至熟、加食盐,味精凋成。有益气润燥作用。
4.燕窝汤:燕窝3克,煮汤。有养阴益气润燥作用。
四.冬季调摄药膳
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寒冷,,物敛藏,进补最益。宜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药膳调。
常用药物有:肉桂、鹿茸、冬虫草、核桃仁、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海龙、海马等。
配用食物有:狗肉羊肉、牛肉、鸡、鸽、雀、萝卜、淡菜、海参等。
1.萝卜羊肉汤:萝卜500克,羊肉500克。先煮羊肉,后下萝卜,煮至熟烂,加姜、葱、胡椒、盐、味精等调料。有温养气血、补而不滞之效。冬令药膳多滋补厚味,适当放些萝卜有理气导滞、清内热的作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鹿茸蛋、羊肾鹌鹑蛋,以及前述各滋补强壮药膳,均适宜于冬季服食,效力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