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郑州》录制现场
1
什么是正骨?
正骨又称为“整骨”,颈肩腰腿痛等骨科软伤类疾病从中医来讲,大多属于筋骨病变,“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关节偏离正常轨道处于失代偿状态,从而引发病变。我们通过手法整骨理筋,把异常轨道的筋骨整理顺畅,恢复其正常功能活动,就是正骨。
2
正骨科治疗什么疾病?
通俗地说,我们正骨科治疗颈、肩、腰腿部疼痛,就是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失稳症、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肌肉关节退变所引发的一系列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其中我们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有独特治疗方法。
3
正骨科的治疗特色是什么?
我们正骨科骨干经过多年不断外出学习交流及临床实践总结,将我国南派龙氏正骨手法、南少林正骨手法与北派冯氏新医正骨手法揉和到一起,创立出我们自己独有的“五步整脊手法治疗”。另外结合无痛针刀治疗、火龙罐、铜砭刮痧、中药封包熥敷等治疗能很好解除患者痛苦。
4
颈椎病是怎么造成的呢?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它是由于颈段脊椎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和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的退变导致颈段脊椎骨关节病理性改变,继发性损及血管、神经根、脊髓或交感神经,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的临床多发病。中医学把颈椎综合征归属为“痹证”范畴。
5
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呢?
颈椎病从临床表现上分为六型:即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属于混合型颈椎病。
颈型表现为颈项部肌肉酸困疼痛,颈项部发僵,活动时会发出“嘎嘎”的声音。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疼痛会突然加重。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项疼痛伴随上臂及手指麻木感、针刺感。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颈性眩晕,颈部转动时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甚至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会出现上肢震颤,不定时摇头、眨眼、食物模糊等症状,常伴顽固性失眠,部分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慌胸闷、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下肢无力发僵、行走不稳,跛行、脚踩棉花感,严重时甚至出现瘫痪、呼吸麻痹等危重症状。
6
导致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正常人的颈椎功能,是比较灵活而又较稳固的,许多中老年人的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退变、韧带钙化,但是并没有颈部疼痛等颈椎病的症状。相反,临床中许多青少年患者,有典型的颈椎病症状,但颈椎X线片上并没有明显的椎间盘退变、骨骼增生等病变。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达成共识,认为“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颈椎X线片显示往往不一致”。发现颈椎病的病因除了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之外,日常最常见的病因是颈椎椎间关节失稳,椎间关节发生超越生理活动范围,导致关节错位,失去稳定性,从而椎管、椎间盘变形变窄,损及脊髓、神经根、椎间血管,引发症状。拍颈椎正位片,往往可以看到椎体、棘突偏移,序列紊乱。所以,我们治疗颈椎病就是要纠正关节错位,使椎间各关节恢复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解除疾病痛苦。
7
颈椎病怎样预防?怎样保护颈椎?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一些因素,则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①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尽量避免卧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等。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屏幕保持持平或略微仰视5°~10°,一定时间后注意放松,活动肩颈。
②睡觉时避免高枕,枕头的长度一般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厘米为宜,高度通常应与肩部宽度一致,或者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
③避免长期低头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者工作1~2小时后休息5分钟,活动肩颈,改变体位,待颈部疲劳消除后再继续工作。
④避免风寒、潮湿,夏天炎热切忌贪凉,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颈部,注意肩颈部保暖,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
加强锻炼
无任何颈椎病症状的人群也可以每日早、晚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以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运动,每日2~4组,每组5~10次,每次5秒。
避免颈部外伤
乘车外出应系好安全带,并避免在车上睡觉,以免急刹车时因颈部肌肉松弛而损伤颈椎。
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
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意识,从源头上“堵截”颈椎病。
向下箭头分割线GIF动态
精彩继续,敬请关注!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和郑州电视台充分利用微信、移动客户端及视频等媒体方式,将继续联合打造这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专题节目,坚决响应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践行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专家简介
党芙蓉,正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失稳症、颈椎病、颈肩部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炎、腱鞘炎、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膝关节骨关节炎、滑膜炎、骨质疏松症、急慢性软组织疾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膝关节骨梗死、股骨头坏死、大骨节病、距骨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类骨科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精益求精,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数篇论文。
朱娟,正骨科护士长。毕业于郑州澍青医学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曾进修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并荣获“优秀进修生”称号。获得河南省品管圈大赛三等奖、郑州市品管圈大赛优秀奖、河南省“药斗医用柜杯”医护发明大赛优秀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持院内课题研究一项。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评为中医护理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擅长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急性腰扭伤、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炎、踝关节扭伤、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痛风性关节炎等骨科疾病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