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综合内科 李晶晶)
最美人间五月天,恰得人生小圆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小满后的日常养生要注意哪些呢?
饮食三宜
1、食苦
天热吃“苦”,胜似进补。
一到夏天,因为炎热,很多人会食欲不振。可以适量吃些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莴笋等。苦味菜胜在“入心经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吃些“苦头”可以泻火解暑,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吃法:苦菜可以凉拌,如果脾胃稍微弱一点,可以做成温拌,还可以把苦菜跟面条一起煮,或者作为炒菜来食用。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加姜汁来缓解寒凉,还会起到暖胃的作用,去其寒性,取其苦味,能够起到既选择了应季的食材,同时又不伤身体的作用。
2、补水
小满开始,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单纯靠喝水不足以弥补机体需求,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
3、祛湿
小满是“湿”的开始。此时,湿气打入人体内部“潜伏”,等到暑热正盛时,暑、湿内外呼应,引发各种疾病,如风湿、脚气、水肿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好,就能去除多余的湿气。可以多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红小豆、丝瓜、白扁豆等,减轻肠胃负担。
小满养生有“两防”
1、防心火
中医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炎热,容易心火上炎,使人出现心情烦躁、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原本体质偏热,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就更容易在夏季出现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有湿热的人(舌苔腻、大便粘腻、口苦)可以选择薏米,生薏米清热作用更好,炒薏米的温性更强一些,脾胃弱可以喝薏米汤。
2、防暑气
天气越来越炎热,外出、挤公车、高温作业等都容易发生中暑,引发头晕头昏、胸闷气短、疲惫乏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所以太阳暴晒的时候,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
小满养生有“五忌”
1、乱穿衣
小满时节忽冷忽热,故穿衣不能凭心情,光顾美丽不顾健康,应随着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使人体的抵抗力不被削弱。
2、贪冷饮
夏季高温天热,但是不能不要贪凉,尤其是冰镇饮品的温度太低,轻则影响胃气和降出现腹胀、嗳气诸症,重则致胃脘抽紧或疼痛,重则疼痛剧烈,甚至会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
3、淋雨
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穿衣应以透气性好、棉制、浅色衣服为好。这样一来,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防湿气不散。
4、熬夜
夏天昼长夜短,从小满开始,要及时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午饭后半小时可以短时午睡。
5、不运动
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适当地锻炼,有利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体内湿气。
养生去火按三穴
夏季高温湿热,使不少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夏季。
1、内庭穴:胃火
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
位置: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
2、劳宫穴:心火
在炎热的夏季,阳气旺盛,导致阴阳不平衡,五脏六腑易上火,致使生理机能失调,会引起心火过度旺盛。
位置: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握拳屈指的时候中指指尖的位置,有醒神开窍、清热泻火的功效。
3.太冲穴:肝火
肝开窍于目,肝火过旺就容易导致眼睛干痛、红肿、眼屎多,同时出现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的症状。
位置: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手法:每天早晚按揉相应穴位,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分钟~2分钟,然后再按压对侧,如此反复2次~3次。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痛风